求一键三连
原始文案
随着人类工业进程的一往无前,各大陆资源已近枯竭,环境愈加恶化,各大国终于开始涉足南极这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条约成了一纸空文。所幸人类的理智在另一方面得以展现,全球范围内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核武销毁。
沈华北是中国地下核销毁的项目负责人之一,其所负责的爆炸点销毁工作已经结束,8颗导弹的弹头在地下爆炸。联合国检查组组长很疑惑,这种地方沈华北为什么会携妻带子,“我妻子是销毁行动指挥中心的地质工程师,至于儿子,我想他喜欢这种地方。”
8岁的沈渊从小就表现出了对物理学强烈的好奇心,“这个洞开始时才只有菜窖那么大点儿,两次就给炸成这么大了!想想原子弹的火球像个被埋在地下的娃娃,哭啊叫啊蹬啊踹啊,真的很有趣儿呢l ”
妻子对孩子这样的表现深感忧虑,沈华北却很欣慰。
这次的爆炸除了销毁核弹头以外,还是“糖衣”技术的一项实验。裂变物质必须被精确的向心压缩才能产生核爆,而沈华北发明的“糖衣”材料,具有自动平衡分配压应力的功能,完美适配了核爆应用。但在核武终将淹没于历史的未来中,“糖衣”还能否在民用领域有所作为,成了一个问号,于是这次的销毁行动中,放了一种包裹在“糖衣”中的合金材料,以研究在巨量向心压力下合金材料会变成什么样的物质。沈渊说的那个洞,正是因此产生。
负责材料核爆压缩试验的邓伊文博士告诉众人,目前这个洞已有三万多米深,并且还在不断延长,由“糖衣”包裹的合金,被聚集的向心压力压缩成了一种新的物质形态,邓博士命名为“新固态”,这种新物质的密度大到吓人,它在岩层中不断下坠,如同石块在海面上沉下去一样。
沈渊问“它会一直沉到地心吗?”
“也许会吧,孩子,因为在下沉到一定深度后,地层物质将变成液态的,那样更有利于它的下沉!”
众人被这种“新固态”完全吸引了目光,沈华北一家悄悄离开,今天小沈渊要做出一个影响一生的选择:跟爸爸还是跟妈妈。
他的父母面临的是比离婚糟糕得多的处境,沈华北已被确诊血癌晚期,以目前的医学手段,绝对无法坚持过半年,幸运的是人体冬眠技术已经成熟并商业化,他将在冬眠中等待治愈血癌的技术出现,小沈渊此前一直坚持和父亲一起冬眠。夫妻二人现在正是做最后的努力希望说服他和母亲一起在当下度过人生。
“妈妈,我和你留下来,不同爸爸去睡觉了!”
“你改变主意了?!”母亲赵文佳又惊又喜。
“是的,我觉得不一定非要去未来,现在就很好玩儿,比如刚才那个沉到地心去的东西,多好玩儿!”
小沈渊说着就向远处那个新固态材料产生的洞口跑去。
(赵文佳) “我不知道能不能带好他,这孩子太像你了,整日生活在自己的梦中,也许未来真的更适合他。”
(沈华北)“谁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再说像我有什么不好,总要有爱做梦的那一类人。”
(赵文佳)“生活在梦中没什么可怕,我就是因为这个爱上你的,但你难道没有发现这孩子的另一面?他在学校竟然同时当上了两个班的班长!”
(沈华北)“这我也是刚知道,真不明白他是怎么做到的。”
(赵文佳)“他对权力的欲望像刀子一样锋利,而且不乏实现它的能力和手段,这与你是完全不同的。”
沈华北“不管怎样,生活还得继续。一定要答应我一个请求:即使四十年后治愈血癌的技术还是还没有出现,也一定要让我再苏醒一次,我想再看看你和孩子,千万不要让这一别成为永别。”
赵文佳凄凉地笑笑:“到未来去见一个老太婆妻子和一个比你大十岁的儿子?不过,像你说的,生活还得继续。”
他们就在这核爆形成的巨洞中沉默地度过了最后在一起的时光。
第二天,沈华北就进入了无梦的长眠。
74年后,沈华北苏醒了,病症早已在冬眠中被治愈。沈华北醒来的第一句话是“我妻子和儿子呢?”
床边的女医生开口“沈先生,这是您妻子给您的信”
亲爱的,你正处于危险中!(醒目大字!,括号不用读)
看到这封信时,我已不在人世.给你这封信的是郭医生,她是一个你可以信赖的人,也许是这个世界上你惟一可以信赖的人。一切听她的安排。请原谅我违背了诺言,没有在四十年后让你苏醒。我们的渊儿已成为一个你无法想像的人。干了你无法想像的事,作为他的母亲我不知如何面对你,我已伤透了心,已过去的一生对于我毫无意义。你保重吧。
“我儿子呢?沈渊呢?!”沈华北吃力地支起上身问。
“他五年前就死了”,察觉到这消息会给一位父亲带来怎样的刺痛,她又补充道“您儿子活了七十八岁。”
医生告诉沈华北,在他冬眠的岁月里,沈渊成为了全人类的公敌,沈渊死后,愤怒的群众将把怒火倾泻到他身上,她将协助沈华北整容,并建立一个虚拟的身份。
还没等沈华北消化这些庞大的信息,一伙人闯进了医院,为首的是一个耄耋之年的老者,“你应该知道我,我是邓伊文的儿子,邓洋。”
“我和你父亲是同事也是最好的朋友,你和我儿子还是同班同学,你不记得了?天啊,你就是洋洋?!真不敢相信,你那时……”
"放开你的脏爪子!“邓洋吼道。
邓洋一伙人架着刚刚苏醒还很虚弱的沈华北出了门,这个时代的空气无法直接呼吸,需要一种叫作“呼吸膜”的类似透明口罩的装置。周围的摩天大楼都高耸入云,再一看,那些不是云,而是烟尘,太阳也在烟尘后面只显出一团模糊的光晕。
路上邓洋告诉沈华北,他们这帮人都是“南极庭院工程”的受害者家属,他自己更是把整个青春和才华都付诸那个由沈渊主持的工程,得到的却只有世人的唾骂。
路上遇到了两个警察,沈华北大声呼救,但警察认出沈华北以后,却任由邓洋一伙扬长而去。
“你们真想在我对这一切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杀死我吗?”沈华北问。
坐在前排的邓洋回头看了他一眼,懒洋洋地说:“那我就简单地给你讲讲吧。”
“想像力丰富的人在现实中往往手无缚鸡之力,相反,那些把握历史走向的现实中的强者,大多只有一个想像力贫乏的大脑。而你儿子,是历史上少有的把这两者合为一体的人。在你进入冬眠后的第五年,你儿子提出了一个疯狂设想,声称这个设想的实现将使南极大陆变为我们国家的庭院,到那时从北京去南极将比从北京去天津还方便。后来根据这个设想,沈渊开始了灾难性的南极庭院工程。他还声明,南极庭院设想的最初创造者是你。”
沈华北努力回忆,仍想不起自己和“南极庭院工程”有任何联系,邓洋继续补充到“你还为南极庭院工程提供了技术基础——新固态材料。”
邓洋带沈华北到了目的地,这是一口直径约10米的深井,沈华北立于上方一座小桥,桥头众人开始转动一个转轮,沈华北坠入看似无尽的深渊,井边那群人开始欢呼。
坠落中沈华北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他一直是一个生活在自己思想和梦想中的人,一个永远不可能真正融入人群的人,他曾寄希望于未来,但这就是未来了;已经离世的妻子、成为全民公敌的儿子、被污染的城市和这些充满仇恨的人……本来他还打定主意,要在死前知道事情的真相,现在也无关紧要了,他是一个累极的行者,唯一渴望的只有解脱。
时间过去了很久,坠落仍在继续, 沈华北闭上眼睛思索着,半分钟后,他明白了——这是一条贯穿地球的隧道,这就是南极庭院工程。
猜到真相后,邓洋通过通信设备告诉沈华北,这条隧道穿过地心,由中国的漠河穿过地球到达南极半岛。
沈华北终于想起了自己和这条隧道有什么样的渊源,那是沈渊6岁的时候,他邀请阿根廷物理学家贝加多博士到家做客,贝加多给小沈渊带了一个礼物,由一种当时最新的玻璃材料制成的地球仪,它的折射率与空气相同,因而玻璃球是透明的,上面的大陆仿佛是悬在两极之间。和贝加多的交谈中,沈华北提到“阿根廷和中国是地球上相距最远的两个国家,互相在地球的正对面,但有个办法可以让两国更方便地交流,挖一条通过地心贯穿地球的隧道。”
邓洋这时开口:“在那个夜晚,你一定没有注意到,你的儿子瞪圆了那双充满灵气的眼睛,出神地听着你的话,你更不可能知道,他盯着床头的那个透明地球一夜没睡。”
“下面,我想你要告诉我南极庭院工程带来的灾难了。”
“南极庭院工程的第一次灾难发生于二十五年前,在一次勘探航行中,一艘名叫‘落日六号’的地航船在地幔中失事,并下沉到地核中,船上只有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幸存,她现在仍被封闭在地心中,将在狭窄的地下船中度过余生。那艘船上的中微子通讯设备已失去发射功能,但可能仍能接收。顺便说一句:她的名字叫沈静,是您的孙女。”
沈华北的心剧烈抽搐了一下,邓洋继续“南极庭院工程实施的第六年,发生了惨烈的中部断裂灾难,隧道由内外两层交错的井圈构成,施工中有一段外井圈被掏空的时间,进入地核四百九十多公里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股异常强大的铁镍流,强大的冲击力使高温高压的地核物质瞬间涌入隧道,沈渊立刻下令关闭了位于古腾堡不连续面的安全闸门,闸门下有两千五百多名工程人员,他们乘坐高速升降机撤离,但最终仍有一千五百二十七人殒命地心。作为工程总指挥的沈渊同时受到了两方面的指控:遇难者家属认为他过早关闭了闸门,控告他故意杀人;而另外更多人的人则认为他太晚关闭了闸门,为了整个地球的安危,不应该等待那些后来幸存的工程人员,舆论给他安上了一项因渎职而反人类的罪名。最终法律上这两项指控都未成立,但沈渊因此引咎辞职,后来一直作为一名普通工程师在隧道中工作。”
穿过地心开始上升的时候,邓洋说起了第三次灾难“五年前,发生了螺栓失落灾难,那时地球隧道已正式营运,漠河起点站的一名维修工人无意将一颗直径不到十厘米的螺栓掉进隧道,螺栓穿过地球到达南极,又从南极向回坠落,在到达地心时击中了一列正在上升的地心列车,高达每秒16公里的相对速度,使列车擦到井壁后,瞬间被撕得粉碎。”
“但最大的灾难还是这个超级工程本身,螺栓失落灾难后不久,人类的南极梦就很快破灭了,过度的工业开发使得这片最后的净土也成了弥漫烟尘的垃圾场,人类签署了新的南极公约,全面撤出南极大陆,地心列车完全停运,无数购买南极庭院公司股票的人血本无归,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乱,投资黑洞使国家经济也到了崩溃边缘,直到现在我们都在这场经济灾难的低谷中痛苦徘徊。”
“我儿子后来怎么样了?”沈华北问。
“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每天都穿着密封服在隧道中来回坠落,他每天要穿过地球三十次左右,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漠河和南极半岛间,做着周期为八十四分钟、振幅为一万两千六百公里的简谐振动。每次通过地心时,他都会通过中微子通讯设备与女儿沈静打招呼,更常常在坠落中与女儿长谈,当然他永远都收不到回应。不过生活在落日六号中的沈静应该能够听得到。常年这样的生活使他的心脏变得极为脆弱,一次坠落中他心脏病发,遗体在隧道中运行了两天,最终密封服能量耗尽,停止制冷,这条地球隧道成了他的火葬炉。”
“这也是我的归宿,对吗?”沈华北平静地问。 “你应该感到满足,临死前,你已经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本来我们是想在不穿密封服的情况下把你扔进地球遂道的,但现在让你穿上了,让你完整地看到了你儿子创造的东西。” “是的,我很满足,此生足矣,我真诚地谢谢各位 !”
预想中的简谐振动没有持续多久,第一次到达南极后,就有几名警察把沈华北拉出了井口,是先前那个女医生及时报的警。
“以邓洋为首的那几个家伙已经被逮捕,他们将被以杀人罪起诉,不过,”警官冷冷地盯着沈华北说,“我理解他们的感情。”
几位警官告诉沈华北,经过政府决定,他被列为了时间移民计划的一员,时间移民是为了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强制一部分人进入冬眠。
沈华北对警官深深鞠了一躬,“谢谢谢谢,我怎么总是这样幸运?”
“幸运?即使是这个时代的冬眠移民,也不可能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别说您这样来自过去的人了!”
沈华北的脸上浮现出微笑:“无所谓,关键是,我将看到地球遂道再次成为人类的骄傲!” 警官们发出了几声笑:“怎么可能呢?这个完全失败的超级工程,只能永远成为你们父子俩的耻辱柱。” 警官的嘲讽让沈华北也开始发笑,失重的虚弱使他站立不稳,但在精神上他已亢奋到极点,“长城和金字塔也都是完全失败的超级工程,前者没能挡住北方骑马民族的入侵,后者也没能使其中的法老木乃伊复活,但时间使这些都无关紧要,只有凝结于其上的人类精神永远光彩照人!”他指了指身后的地球隧道南极站,“与这条伟大的地心长城相比,你们这些哭哭啼啼的孟姜女是多么可怜!” 沈华北张开双臂,让南极的寒风吹透自己的身体,“渊儿,我们此生足矣——”
半个世纪以后,沈华北再次苏醒了。又经历了一次和五十年前一样的事——被一群陌生人带上车,进入了地球隧道的漠河站,穿上密封服,进入地球隧道开始漫长的坠落,不过这次,有一个人和他一起下坠,是个美丽的姑娘,自称是他的导游。
“导游?对了,我的预感对了,地球隧道真的成为长城和金字塔了!”
“不,地球隧道没有成为长城和金字塔,它成了——地球大炮!您第二次冬眠后,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人类不得不将重工业和能源工业转移到太空和月球,依靠的正是这条曾经被视为耻辱柱的地球隧道,在您冬眠后的第四年,我们又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新固态材料,除了具有以前这类材料的性质外,它还是优良的导体。现在,在这一半的地球隧道外表面,就缠绕着一圈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粗导线,使这条隧道变成了一根足够长的炮管,其中的炮弹能以合适的加速度射出去,就像您现在感觉到的一样。”
“请您注意,现在我们的速度已达到每秒15公里,超过了第二宇宙速度,我们就要飞出炮口了!”
飞到太空后,沈华北在隧道出口看到了闪光,一颗拖着火尾的流星飞升而上,“那是地球大炮刚刚发射的一艘太空船,它将接我们回去。在二十年前工业大迁移开始时,炮管中往往同时有二十多颗‘炮弹’在加速,地球大炮以两三分钟一发的频率向太空急促地射击,一批批太空船组成了上升的流星雨,那是人类向命运的庄严挑战,真是壮观!”
沈华北在群星中看到许多快速移动的星星,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像漆黑太空上精美的小饰件,“那是宝山钢铁公司,那几个是中国石化,当然它们现在不处理石油了,那几个圆柱形的是欧洲冶金联合体……”
沈华北陶醉在这样的情景里,再看看下面蔚蓝的地球,眼泪涌了出来,他好想让参加过南极庭院工程的每一个人,故去的和健在的,都来看看这些,他特别想到了其中一个,一个在所有人心目中永远年轻的女性。
“找到我的孙女了吗?”
“没有,我们缺少在地核中进行远距离探测的技术,那是一个广阔的区域,谁也不知道铁镍流把她带到哪里了。”
“能不能把我们看到的这些用中微子发向地心?” “一直在这么做呢,相信她会看到的。”
如果你看过不少的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你会发现他用不同的故事构造了一个相当统一的科幻宇宙。这不仅是指他的故事之间具有情节上的联动或是角色拥有同一个名字(@丁仪),而是价值内核总是类似,比如对人性总怀有一种相对负面但细想又非常合理的讽刺,杜撰的“反人类罪”就是他常用的手段之一,被安置在许多悲情英雄式的人物或群体身上,这些人物你很难单纯地用功过是非去评判,因为在科幻的世界里,时间线拉到足够长以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人类公敌还是满门忠烈,不过是时代的一念之间。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这是唐代诗人胡曾对长城的评价,即使是当代也有作家笔下,长城是民族封闭、文化愚钝的标志,在他们所处的年代,受时代局限,这种观点的形成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今天我们往回溯源的时候,随着思想的不断更迭,更多文物史料的出土,长城无疑是项伟大的奇迹工程,具备不可替代的历史和精神意义,效法复刻尧舜也绝非治世之道。然而那些曾因为长城工程而被压迫的底层民众也是真实的,就像小说里邓洋一伙人的仇恨和愤怒,都是切身的,只是时间使这些都成为了历史轻描淡写的寥寥几笔,只有凝结于其上的人类精神永远光彩照人。